七月到英國,天氣給人一種既熟悉又疏離的感覺。

熟悉的是,一樣的炎熱。即便這裡緯度較台灣高,即便在太陽下山之後,也會熱到讓人難以入眠。

記得第一天到達倫敦的時候,拖著行李一路從機場到地鐵,在地鐵之間又輾轉過幾個車站,早已是滿頭大汗(別以為地鐵有冷氣空調,很少這麼熱的英國,一般店家、地鐵和公車都沒冷氣的~)。等到進了旅館,拖著行李上四樓,才知道為麼一堆人坐在旅館門口不進房間:因為房間太熱了。(當然,旅館沒冷氣,想住有冷氣的旅館請多花些英鎊升級)所以你偶爾會看見優雅的英國人在公車裡也忍不住脫下厚厚的西裝外套,放在手上帶著走。真的很熱。回程那天翻閱報紙,愛丁堡攝氏32度(那個緯度和莫斯科差不多地方),倫敦35度,真的是熱的嚇死人。我不知道這和溫室效應全球氣溫升高,熱浪頻頻來襲是否有關,我只知道本來擔心天氣會很冷,還帶了大外套的我,無奈又拖著重重行李把衣服扛回家。

疏離的是,乾燥,而且天氣多變。吃早餐時穿著薄外套還猛打噴嚏,一出門就熱的讓人想把全身衣服都脫掉,可當你才脫到一半,雲就飄來,起風。當你還來不及穿上衣服時,雨可能就滴下來,打在你亂七八糟的頭髮上。

這麼奇怪的天氣,和我們的春天可能有點像,但變化的速度快上許多。你當然會好奇:那英國人怎麼穿衣服?長袖、短袖、長褲、短褲、風衣,總之各式各樣的穿法都有,套句鄭華娟在書裡寫的最適合歐洲旅行的穿衣方式就是:洋蔥式穿衣法。先在裡面穿短袖,外面穿長袖,真的冷了再加一件外套,熱了就一層層脫,冷了就一層層穿回去,最安全且沒有後顧之憂。

英國的乾躁,對於我這個從潮濕小島來的傢伙,倒是充滿樂趣(除了把皮膚變成風乾橘子皮,皺紋多一倍這件事之外)。例如說,晚上洗完澡後洗的衣服,到第二天早上就乾,走路流汗衣服也不會太臭,因為很快就乾,下雨天也不用太擔心淋濕,因為很快就乾。乾爽的天氣,即便溫度高,也不會讓人覺得太悶,這是一種有趣的體驗。

還有,哪個傢伙跟我說倫敦是霧都,害我以為倫敦天氣總是灰濛濛,連防曬都忘了做,結果曬的跟黑人一樣黑。我回家那一天看到我爸,他的第一句話就是:

"哪ㄟ這麼黑?"(謎之音:是怎樣?我和黑暗的樓梯背景融為一體了嗎???)

那英國人又是如何看待他們的天氣呢?有人說,英國人愛談天氣,這是他們茶餘飯後閒聊的話題。我到覺得,他們對這樣多變的天氣泰然處之,不管天氣怎麼變,就算下雨,也很少看到英國人撐傘或奔跑,他們繼續在樹下看書,繼續在街上漫遊,這大概就是英式的悠閒與優雅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celeave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