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一趟,看到最多的東西是人,有東方人、西方人、黑人、白人、黃人。
有時候,我很愛盯著某些人的臉孔看,慢慢的看,看他們的輪廓、氣質、說話和行走的樣子。
看什麼樣的臉孔,是台灣人的臉孔。

其實一開始並不容易,慧雅教了我幾次之後,我細細的看,慢慢看懂白人中哪些是美國人,哪些是英國人,哪些是東歐人,黃人中哪些是大陸人,哪些是日本人,哪些是韓國人,哪些是台灣人。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感情的投射作用,總覺得台灣人的臉看起來,總有一種平易近人的和善。

有幾次幫不認識的觀光客拍照,我看著臉,猜他是台灣人,對了。搭車時,看著一些人,心中猜著這是台灣人,再靠近聽他說話的口音,也對了。總覺得台灣人的臉孔看起來五官比較不分明(就是比較平坦一點),個性看起來比較不嚴肅,較親切,給人一種容易接近的感覺。回國後讀到一些書,書上寫外國人對台灣人的印象是"kind",我才慢慢回想在倫敦那個混合著各式民族的熱湯中,那時我如何分辨出台灣人的臉孔。

而我,很喜歡這樣的形容詞,對我們。

那天我站在昆陽站,也這樣的看著來來往往的人,思考什麼是台灣人的臉孔。這幾年外籍新娘進入,從遺傳的角度來看,台灣人的輪廓正在改變,但我並不擔心這樣改變。台灣本來就是一個島國,各式各樣的遷移者進入、移出,改變島上的人口組成,這樣的歷史在島嶼不斷重複。只是,不管基因如何改變,我仍希望台灣人的臉孔中,保有慈悲與寬容,保有"kind",那一個共同的表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celeave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